故乡彭州:一城牡丹一城春
文/杨显云
天彭春来早,国色醉游人。
唐代刘禹锡有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一提起春游赏牡丹,就要往郊外跑。我的家乡彭州,城中便有满城春色,大街小巷,被春浓浓包围,处处是春的足迹,旧时人们称之为逛花街子。
彭州地理形态为“六山一水三分坝”,四月的故乡彭州,那些雾中若隐若现的的远山,已披上青葱的新衣,与蓝天相映。
在山川平坝的那些乡场城市里,暖暖的春风抹绿了柳芽,涂红了桃花,吹皱了一湖清泉。风里飘着泉水的甜蜜,携着泥土的芬芳、花香,穿过低矮的瓦房,掠过古色古香的红漆大门,青石板的老街。
斜风伴着细雨,情人般缠绵,雨里滴着晶莹,密密地,你挨着我,我碰着你,轻轻洒下。
春深不觉迟花开一城香。
四月的彭州,位于九陇的丹景山上的牡丹园等牡丹观赏园中,早、中开品种牡丹持续进入盛花期;市区各牡丹观赏园中,中、晚开品种持续成片开放。
唐朝,彭州牡丹扬名天下,南宋著名诗人陆游赞曰:“牡丹在中州,洛丹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元代诗人汪元量〈彭州歌》赞:“彭州昔号小成都,城市繁华锦不如。”足见其盛。现在,彭州已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牡丹观赏基地,牡丹花也被确定为彭州市“市花”。彭州牡丹的品种极为丰富,年参展的已达多万株。其中,红色花有丹景红、大叶红、西瓜瓤、种生红、火炼金丹、石榴红等64个品;紫色花有五州红、藏枝红、竹吟球紫红争艳等42品;粉色花有舍腰楼、客满面、鲁粉、冰棱子、桃花红等28品;白色花有白鹤卧雪等5品;黄色花有桃黄娇客三变等3品;绿色花有豆绿(欧碧)、三变玉、绿绣球等3品;兰色花有迟兰、专心兰、雨后风光、冰兰罩玉等22品等等。
彭州牡丹花会将在彭州市丹景山镇举办,今年彭州牡丹花会将从3月底一直持续到5月中下旬。四月中旬是彭州丹景山牡丹花的盛开期,同时也是彭州牡丹花会最美、最热闹的时候,届时,姹紫嫣红的万千牡丹花于山野间绽放,与山石庄稼为伴,千姿百态,风情万种,彭州丹景山景区内美景如画,热闹非凡,喜欢赏花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哦!
彭州牡丹花大色艳,花瓣为5瓣或是重瓣,花开之时,硕大无比,花姿绰约,清香四溢,可谓是集色、姿、香、韵于一体,艳压群芳,一副“花王”的气派,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被拥戴为花中之王。
好耍的成都人少有不知道近郊彭州一处名叫丹景山的地方的,而今天的丹景山之所以有名,决定性的原因是因为它雍容华贵的牡丹花,以及因牡丹花而衍生出的种种美丽的传说。而这个“有名”,从客观上讲,其实是早已经大大超出了“成都人”的范围。譬如,我一位在北京《经济日报》做记者的朋友就十分知道丹景山。去年,我到北京出差,与她会面时,她就曾向我一一罗列起丹景山的好处来——丹景山自古是彭州西北的水利枢纽和蜀中祭祀圣地,千百年来,丹景山庙会经久不衰,每当会期,丹景山上下,人流不断,佛寺、道庙、人声鼎沸,香烟缭绕;唱戏的、杂耍的争相献技,热闹异常。每年4月牡丹花期,人们更是蜂拥而至,朝山、拜佛、赏花,自唐代中后期开始这里逐渐形成勘花节,热闹非凡,不亚洛阳。
丹景山地理位置非常独特,它与神秘的百慕大三角、金字塔同在北纬30度左右——许多谜秘难揭的地带。据说这里也是东流张陵传教、炼丹的中央教区,被称为“东方的耶路撒冷”;是唐国师悟达“掬三昧圣水洗十世蘖疾”感悟而著《慈悲三昧水忏》的佛国仙都。作为古蜀农耕文明发祥地的丹景山望乡台是祭告天地祖宗的封禅地,有“丹岳岱宗”之称。而这里的牡丹,更是一绝,南宋诗人陆游有《天彭牡丹谱》为证:“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而丹景山即是天彭山的主要区域,是天彭牡丹的发源地,其牡丹花一直与洛阳、曹州牡丹鼎立天下,竞相风流。
我是在这个初春的一天上午突然鲜活地回忆起朋友的话语的。那时候,我正游逛于丹景山腹地海拔约米处叫牡丹坪地方,当地人说这里的牡丹开放最晚,比山下能迟一周。站在山顶,发现这里三面环山,人仿佛坐于半莲之间。俯瞰可见遍山零星萌发的牡丹花芽,点缀在山野中,也自有一翻情趣。
有清新的山风掠过,山林摇曳,牡丹吐芽,似有寒意。望远处含黛的坡岭深处,不禁在想,那风来之处,可是当年前蜀皇帝王衍及帝后帝妃赏花的地方,也或许是陈子庄、张大千《故乡牡丹》的写生之处?曾任丹景山景区牡丹研究所所长赵月明老先生介绍,丹景山景区有12个牡丹园,目前景区内共植牡丹多万株,占全市种植牡丹数量的一半,也是目前彭州观赏牡丹的主要景区。近年来,景区根据海拔不同开辟多个新园分片栽植牡丹,使丹景山牡丹的自然花期可延至一个月长。
赵月明老先生告诉说,正是由于这里优越的自然环境,所产牡丹以其“野趣”著称。不同于园林庭院牡丹,丹景山中的牡丹穿岩凿石,遍山盛开,苍崖绝壁,倒叶垂华,光彩绚烂,野趣盎然:“丹景红”艳丽娇娆,“玉重楼”高洁端庄,“彭州紫”典雅富丽,“禁苑黄”恬淡俊秀……
彭州西出十八里,有一个古老的乡场,南有人民渠环绕,北来清白江穿境。清雍正九年(公元年)建场,以宋代广植牡丹得名叫做花街子。《陆放翁集》有云:春月花开,游人多聚花净胜,因名。如果是阳春三月,你到了彭州,那就胜似进入了人间仙境,城市乡场的大街小巷、丹景山的山道上,举目四望,满眼竟是一丛丛茂盛的、与山石相间的牡丹,含着苞儿、打着朵儿,或笑或颦,把整架山装点得风姿绰约,楚楚动人。尤其是那冰清玉洁的白牡丹,楚楚怜人,还有白中泛紫的品种,说不出的风致与韵味。而此时的观花盛景,当地有“花开时节动蓉城,四月彭州看牡丹”之说。
“彭州又曰牡丹乡,花月人称小洛阳。”宋朝诗人汪元量《彭州歌》中的两句诗,描述了古时彭州遍植牡丹的盛况。今天的彭州丽春镇,唐宋年间因牡丹花特盛而名为花街子。在这花街子上,每年阳春三月,乡民们都将自己精心培植的牡丹置于街道两旁,举行花会,观花游宴,赏花饮酒,街上游人如织,车水马龙,百龙争宠,竞相开放。0年,彭州举办首届牡丹艺术节,即动员各机关、团体、商铺、市民将自己种植的牡丹置于装饰一新的门面前,让彭州重现了花街古貌美景。更胜一筹的是,彭州人请来了著名歌星,在牡丹之乡唱《牡丹之歌》,那个韵味啊,简直妙极了。
虽然我之前对彭州牡丹并没有象对双流海棠那么着迷,但看到那牡丹开在山野林间的灿烂,开在皇家花园的富贵,闻到那扑面而来的浓浓花香,让人不自觉地就“口舌生津”了。“不让中州独艳香,倾城千古独流芳”。故乡彭州丹景山牡丹,或依山势林脉繁生,撒欢地从树丛中喷香吐艳;或顺岩侧倚,娇顽地从石缝中探头露脸;或傍坎壁斜生,撒娇地在危岩断壁上斜吊仰躺……一到阳春三月,从山下看山上的牡丹若繁星,似彩云;从山上看,山下的牡丹若花神喷艳,似天女散花……在这野艳妖美的花魁面前,谁个不动“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念头;在这野味浓浓的花山花海,绚丽绝艳的花光花色中,哪一年不是“一山之人醉如狂”。
丹景起暮色,花山带斜晖。暮色笼月,华灯初上,丹景山再度展演繁华和热闹。度假村的广场上,熊熊燃烧的篝火旁,数百人一边吃着热气腾腾的烤羊肉,一边喝着醇香的牡丹酒,或谈天说地,或围着火堆劲舞高歌。就想此情此景,该是故乡彭州千年牡丹之乡一城牡丹一城春从未有过的传奇和热闹吧。
作者介绍
杨显云,男,汉族,59岁,九三学社社员,双流区融媒体中心资深媒体人。年入伍,在西北帕米尔高原*克孜勒苏军分区服役。复员后长期从事新闻写作和编辑工作,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发表新闻作品若干,曾参与双流区《魅力双流图文志》编撰,参与主创《全国县域经济前三十二强谋略》《世纪之初府河行》《非常报道》《在外创业的双流人》《爱的奉献》等多部报告文学,执行主编《成都市双流新闻中心志》、《黄甲麻羊节/舌尖上的千年传承》。业余从事文学创作,在各级报刋杂志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百余篇(首)。四川省散文学会入会须知
成立30周年的四川省散文学会,是全国第一批省级散文学会。旨在团结、培养全国散文作家,建设散文作家队伍,推出散文精品力作,提升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在全国的影响力。与散文人携手并肩,为繁荣中国散文事业而不懈努力。入会原则是自愿申请,学会审批,无地域限制,其有关事宜如下:
一、入会条件
1.在市级报刊以上发表4至6篇以上散文。
2.热心于散文事业的报刊编辑、网络版主(散文网版主有优先入会的权利)。
3.有创作潜力、培养前途的散文作者,且经两名正式会员推荐,并附已发表或原创作品2至4篇。
4.承认学会《章程》,履行会员义务,参加学会活动,积极为学会建设服务。
以上四个条件,凡符合其中之二者,均可申请入会。
二、会员待遇
1.同等条件下,会员的散文作品优先发表于学会《四川散文》杂志、“当代四川散文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