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版权归吴中区图书馆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牡丹情缘
白先勇的昆曲之旅
我的一生似乎跟昆曲,尤其是昆曲中国色天香的《牡丹亭》结上了一段缠绵无尽的不解之缘。小时候在上海,偶然机会看到了梅兰芳与俞振飞珠联璧合演出《牡丹亭》中一折《游园惊梦》,从此: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这几句戏词,衬着笙箫管笛,便沁入了我的灵魂深处,再也无法祓除。第二次看昆曲表演受到莫大震撼是在一九八七年,又在上海,三十九年后重返大陆,赶上上海昆剧团最后一天演出全本《长生殿》,由上昆当家生旦蔡正仁、华文漪担纲。我记得那晚戏一落幕,我不禁奋身而起,喝彩鼓掌,兴奋之情,不能自已,我深深受到感动。没想到,昆曲噤声十年,居然又在舞台上浴火重生。那晚上昆的戏演得精彩,大唐盛世,天宝兴衰,一时尽在眼前,但我不仅是为上昆的表演者喝彩,而更令我激动的是昆曲,我们中华民族美学成就最高的表演艺术,经过暴风雨的摧残,一脉香火,竟然还在默默相传,这是一枚何等珍贵的文化火种!昆曲无他,得一“美”字,辞藻美、舞蹈美、音乐美、人情美,这是一种美的综合艺术,是明清时代最伟大的文化成就之一。
青春版《牡丹亭》,我们的大原则是:尊重古典而不因循古典,利用现代而不滥用现代,古典为体,现代为用,是在古典传统的根基上,将现代元素,谨慎加入,使其变成一出既古典,又现代的艺术精品。回归“雅部”,是我们整个昆曲美学走向。明清时代,昆曲本属雅部,本就是一项有文人传统的高雅艺术,因为昆曲原产于昆山,受吴文化孕育而成,先天就有江南文化中最精致、最典雅的成分。我们跟苏州昆剧院合作,也就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因为苏昆成员,大多属姑苏子弟,天生就有吴文化的基因,而他们的语言带有苏州腔,也就是昆曲的本色了。
我们的理想甚高,抱负很大,但执行起来,困难重重,远超预期,未来结果如何,也始难预料。后来青春版《牡丹亭》制作成功,演出轰动,一半天意,一半人事,确是许多因缘际会凑在一起,天意垂成。
《牡丹情缘:
白先勇的昆曲之旅》
作者:白先勇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年4月
索书号:I.1/
馆藏地点:四楼吴地人文馆
图文编辑:陈祎榕
朗读:陈祎榕
往期回顾:
No.67|江南古镇同里
No.66|苏州城门城墙那些事
No.65|小吃记
No.64|山塘雕花楼
No.63|苏州古石桥
No.62|明清苏氏家具
No.61|苏州老字号
No.60|苏州吃食
No.59
昆曲日记
No.58
吴中的轮廓
No.57
园林卷子
苏州市吴中区图书馆
开放时间:
一楼综合借阅区--周二至周日9:00~20:30,节假日均开放(若逢周一则闭馆)
二楼至五楼--周二至周日9:00~17:00,节假日均开放(若逢周一则闭馆)
24小时图书馆(一楼)--全年无闭馆(0:00~2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