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神,据《淮南子》所言,即统领群花,司天和以长百卉之神。十二花神是以农历中的十二个月令的代表花,冠以相关的历史名人的名字命名的月度花神。从明朝时期,道家就有“百花神”之说,但那时没有用人物去代表花名。至清代中期,杨柳青年画开始出现“花神”组画,以唐宋传奇人物和历史人物确定花神名称,代表各月的花神。
网上流传的一年十二个月的花令有好几个版本,其实中国版图这么大,东西南北中气候不同,花卉种类不同,笔者觉得各地可以用较通用的十二个月代表花为基础,结合当地花卉种类和花期,用当地较常见的花替换掉不常见的花,自定本地版的十二个月代表花,再据此命名花神。比如云南的樱花,那么出名,观赏性又高,在云南这边的花朝节上设个花神位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下面根据百度十二花神词条的搜索结果把几种版本的月度代表花及花神整理到一起供参考:男花神一月兰花神:屈原战国时楚国大诗人,他亲手在家“滋兰九畹,树蕙百亩”,把爱国热情寄托于兰花,并赞兰花“幽而有芳”,且常身佩兰花,故后人把兰花视为“花中君子”和“国香”,把兰花作为高尚气节和纯真友谊的象征。屈原在离骚中曾以兰蕙自喻。他深爱国家,但见朝政腐败而自己的政治理想又无法实现而投汨罗江自尽。正月梅花花神北宋诗人林逋,他隐居于西湖孤山,终生不仕。柳梦梅明代戏曲牡丹亭中人物。在梦中,他在梅花树下遇见为情而死的杜丽娘,其后杜丽娘还魂与柳梦梅相结合,成就一段曲折姻缘。二月梅花神:林逋他终生无官、无妻、无子,隐居西湖孤山,植梅为妻,畜鹤为子。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句,被赞为神来之笔。梅花被誉为“国魂”和“花魁”,把它视为敢为天下先优秀品德的象征。二月杏花花神是燧人氏,他教人取枣杏之火煮食。三月桃花神:皮日休他在《桃花赋》,赞扬桃花为“艳中之艳,华中之华”,并以古代许多美人作比拟,使人见了桃花,犹如见到美人。由此桃花常被作为吉祥美好、美满爱情的象征。崔护唐朝诗人,他曾写下“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名句。杨延昭北宋杨家将之一,他守边二十年,屡破契丹军。可能是他抵紧外寇就像桃木之能驱逐凶祸一样,故获封为桃花花神。四月牡丹花神:李白曾写下多首牡丹诗。有一回,唐玄宗偕同杨贵妃在沉香亭赏牡丹,一时兴起,命李白进宫写三章《清平乐》。欧阳修他遍历洛阳城中十九个花园,寻觅牡丹佳品,写有我国第一部栽培牡丹的书《洛阳牡丹记》。牡丹花朵硕大,花容端丽,素有“花中王”之称,后人把它作为“繁荣富强,和平幸福”的象征。五月石榴:钟馗古代民间传说唐朝时中国陕西西安市户县钟馗故里欢乐谷人钟馗,因托梦治愈唐明皇疾病被封为“唐·赐福镇宅圣君”。由于五月五日是钟馗的生日,此时西安的石榴花开的正艳,人们尊称钟馗为“石榴花神。民间流行的钟馗画像,耳边大多插着一朵艳红的石榴花。张骞西晋文学家张华在《博物志》中写道:“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江淹南朝江淹写《石榴颂》云:“美木艳树,谁望谁待?……照烈泉石,芳披山海。奇丽不移,霜雪空改。”石榴“千房同膜,十子如一”,成熟后微微绽开一点红唇儿,笑向人间,所以人们常以石榴作礼品,祝其子孙发达、前程无量。六月荷花神:周敦颐他的散文《爱莲说》高度赞扬荷花品种:“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成为廉洁清正,不同流合污的道理规范的化身。周敦颐(年6月1日—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周敦颐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七月紫薇花神:杨万里他咏紫薇云:“谁道花无百日红,紫薇长放半年花。”道出了紫薇优于百花的特色。紫薇花姿优美,花色艳丽,花期长,6—9月持续开放,故有“百日红”的美称,深受人们喜爱。分布华东、中南及西南各地。八月桂花花神窦禹钧是五代的窦禹钧。他教子有方,五个儿子皆为达官显臣,放他们父子被誉为“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洪适他对桂花情真意切,咏诗道:“风流直欲占秋光,叶底深藏粟蕊黄。共道幽香闻十里,绝如芳誉亘千乡。”我国人民向来用桂花表示友好、和平和吉祥如意,青年男女则以桂花表示爱慕之情。九月菊花:陶渊明陶潜为菊花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佳句。相传某年九月九重阳节又至,陶渊明枯坐在宅边菊花丛中,采了一大把菊花把玩。难耐酒樽空,怎忍花零落?这时,忽闻马蹄声近,原来是江洲刺史王弘派人送酒来了,于是他以掌中菊花做下酒物,欣然酌酒。这个故事后来流传到民间,每到重阳节,饮菊花酒,感受陶渊明的闲情逸致,体会他那淡泊独立的精神,便成为民众的一大习俗。十月芙蓉花神:范成大晚年居故里苏州,随地就势筑亭建榭,遍种芙蓉,写有《携家石湖拒霜》、《窗前木芙蓉》等赞美芙蓉,后人谓芙蓉二妙:美在照水,德在拒霜。中国民间视其为夫妻团圆之物。石曼卿石延年(公元年~公元年),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字曼卿,一字安仁,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人。石延年早年屡试不中,宋真宗年间以右班殿直,改太常寺太祝,累迁大理寺丞,官至秘阁校理、太子中允。北宋文学家石介以石延年之诗,欧阳修之文,杜默之歌称为“三豪”。石曼卿尤工诗,善书法,著有《石曼卿诗集》传世。石曼卿性情豪放,饮酒过人。据说在石曼卿死后,有人在开满红花的仙乡芙蓉城遇到他,石曼卿说他已经成为芙蓉城的城主,后人就以石曼卿为十月芙蓉的花神。芙蓉是一种锦葵科木槿属植物,原名:木芙蓉,别名:芙蓉花、拒霜花、木莲、地芙蓉、华木、酒醉芙蓉。十一月山茶: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杜甫齐名,并称唐代三大诗人。传闻中并没有说明为什么白居易是山茶的花神,也许是诗人不畏强权的性情与山茶的不畏寒风细雨相似吧。十二月水仙花神:高似孙他写的水仙花前赋后赋千余言,把水仙花描写得十分美丽可爱,现人们还以水仙为“纯洁爱情”的化身。高似孙(—),字续古,号疏寮,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清康熙《鄞县志》卷一〇),一说馀姚(今属浙江)人(清光绪《馀姚县志》卷二四)。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进士,调会稽县主簿,历任校书郎,出知徽州,迁守处州。女花神一月梅花花神:梅妃梅妃,本名江采萍,高力士收她选入宫中服侍唐玄宗,大受宠幸,后因杨贵妃失宠,郁郁而终。江采苹,即梅妃,出生于福建莆田江东村,唐玄宗开元中,太监高力士出使到福建、广东一带,见到丰神楚楚、秀骨姗姗的江采苹,就收她选入宫中服侍唐玄宗,大受宠幸,唐玄宗自得江采苹,视宫中粉黛如尘土。江采苹癖爱梅花,所居之处遍植梅树,唐玄宗戏名曰梅妃。唐玄宗曾当着诸王面称赞梅妃“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后来因杨贵妃的出现,梅妃失宠,孤寂而终。有诗赞曰:月底梅花性所耽,逢迎懒似欲眠蚕。上阳宫禁春深后,辞却珍珠诵二南。寿阳公主梅花的花神相传是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在某一年的正月初七,寿阳公主到宫里梅花林赏梅,一时困倦,就在殿檐下小睡,正巧有朵梅花轻轻飘飘落在她的额上,留下五瓣淡淡红色的痕迹,寿阳公主醒后,宫女都觉得原本妩媚动人的她,又因梅花瓣而更添几分美感,于是纷纷效仿,以梅花印在额头上,称为“梅花妆”,世人便传说公主是梅花的精灵变成的,因此寿阳公主就成了梅花的花神。二月杏花花神:杨玉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天生丽质,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天宝四年,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后,遂册立杨玉环为贵妃。她自入宫以来,遵循封建的宫廷体制,不过问朝廷政治,不插手权力之争,以自己的妩媚温顺及过人的音乐才华受到玄宗的百般宠爱,虽曾因妒而触怒玄宗,以致两次被送出宫,还在宫中与安禄山有染,但最终玄宗还是难以割舍她。直至安史之乱,唐玄宗仅带杨贵妃西逃,在马嵬坡兵谏时,杨贵妃被逼赐死,年方38岁。安禄山之乱平息后,玄宗欲移葬贵妃,但见马鬼坡下一林杏花,故后人以杨玉环为杏花花神。
谢道韫
见于《十朝诗乘》卷十一“梅属采蘋,兰属道韫,梨属虢国,牡丹属太真,榴花属潘夫人,莲属西子,秋海棠属若兰,桂属张丽华,菊属贾佩兰,芙蓉属花蕊夫人,山茶属袁宝儿,水仙属洛神。”三月桃花:息夫人桃花的花神最早相传是春秋时代楚国息侯的夫人,息侯在一场政变中,被楚文王所灭。楚文王贪图息夫人的美色意欲强娶,息夫人不肯,乘机偷出宫去找息侯,息侯自杀,息夫人也随之殉情。此时正是桃花盛开的三月,楚人感念息夫人的坚贞,就立祠祭拜,也称她为桃花神。息夫人妫姓陈氏,春秋四大美女之一,为陈国君主陈庄公之女,生于陈国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因嫁给息国国君故亦称息妫。她被叫做桃花夫人,据说是因为她面若桃花,也有传说是因为她出生之时桃花也一同绽放,所以这位命运多舛的美人也成了三月的桃花神。三月梨花花神:虢国夫人虢国夫人,是唐玄宗李隆基宠妃杨玉环的三姐,唐朝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县)人。她早年随父居住在蜀中,也有才貌,传其玄宗会面,不做修饰依旧分外动人。诗赞曰:不作浓妆分外妍,阿姨素面去朝天。景阳楼上钟初罢,一骑嘶过凤阙前。四月牡丹花神:杨贵妃杨贵妃,本名杨玉环,唐玄宗李隆基宠妃,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有诗赞曰:霓裳一曲舞衣轻,含笑秋波百媚生。宫院三千皆国色,春寒独赐浴华清。丽娟西汉武帝所幸宫人。玉肌柔软,吹气如兰,尝于芝兰殿旁歌《回风》之曲,庭中树花为之翻落,是谓“曲庭飞花。”五月石榴花神:公孙氏公孙大娘,唐代最杰出的舞蹈家之一,以舞《剑器》而闻名于世。她在继承传统剑舞的基础上,创造了多种《剑器》舞,如《西河剑器》,《剑器浑脱》等。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描叙她的剑舞道:“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据说草圣张旭的狂草书就是从她的剑舞中获得的灵感。潘夫人晋王嘉《拾遗记·吴》:“﹝吴主﹞每以夫人游昭宣之台,志意幸惬,既尽酣醉,唾於玉壶中,使侍婢泻於台下,得火齐指环,即挂石榴枝上,因其处起台,名曰环榴台。时有谏者云:‘今吴蜀争雄,还刘之名,将为妖矣!’权乃翻其名曰榴环台。”由于潘夫人有榴环台,取人面、榴花、指环相映红之意,故后人以潘夫人为五月榴花花神潘夫人,本名潘淑,吴大帝孙权的皇后,传其容色婉娈,美若天仙,有江东绝色、神女之称。少以父罪没入织室,后蒙帝宠为妃。后孙权废太子孙和,改立其子孙亮为储。并立潘淑为皇后。陈寿评其曰性险妒容媚。《全史宫词》:侍宴崇台醉未休,玉壶香唾洒红榴。谁知织室迎来日,却爱图中一段愁。六月莲花花神:西施西施,越国美女,后为吴王夫差之妃,后人尊称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国苎萝村(今浙江省诸暨市苎萝村),自幼随母浣纱江边,故又称“浣纱女”。她天生丽质、秀媚出众,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西施,中国四大美女之首。原名施夷光,诸暨苎萝山下苎萝村之浣纱女,天生丽质,禀赋绝伦,相传连皱眉抚胸的病态,亦为邻女所仿,故有“东施效颦”的典故。后被图谋报仇复国的越王勾践从中国民间选出加以培训后送与吴王夫差,使其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终于走向亡国丧身的道路。相传吴亡后西施随范蠡驾扁舟泛五湖而去。西施曾在苏州锦帆径留下采莲的故迹。据说当时吴王被打败后,西施被越王接回越国,但是王后因为嫉妒其美貌而将她绑上巨石沉入江底。但是老百姓都相信她没死于是传说她成了莲花神,并且每年在采莲的女孩中都能看到她。有诗赞曰:芳踪出自苎萝西,未许脩明色与齐。水剩山残吴越尽,千年犹说浣纱溪。七月蜀葵:李夫人蜀葵花神相传是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李夫人的兄长李延年曾为她写了一首动人的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由于李夫人早逝,短暂而又绚丽的生命宛如秋葵一般,人们就以她为七月蜀葵的花神了。七月玉簪花花神:李夫人李氏,汉武帝后期最宠爱的夫人。宫廷乐师李延年精通音律,颇得武帝欢心,一日作歌“北方有佳人”于武帝前,武帝闻之不禁叹息说:“世间哪有你所唱的那种佳人?”平阳公主在一边揣摩得知歌中寓意,趁势说:“延年的小妹,就是一位倾国倾城的绝世佳人。”武帝心中一动,立召李氏入宫纳其为妃。由此李氏宠冠后宫,号为李夫人。后李夫人病重,至死都不肯让武帝见她一面,保持住武帝心中她的美好形象,死后宗室得以继享安泰富贵。据说她平时常插一朵玉簪花于鬓旁。玉簪,花果期8-10月。
七月秋海棠花神:秦若兰有诗赞曰:一夜因缘未忍抛,漫将恩爱比鸾胶。秦蛾唱出风流调,难解词人万古嘲。八月桂花花神:张丽华张丽华,南朝陈后主陈叔宝的妃子。张丽华出身兵家,聪明灵慧,有辩才,而且记忆力很强,因此深得陈后主喜爱,为陈后主生有二子。有诗赞曰:临妆媚脸映朝霞,称得佳人字丽华。不道胭脂易零落,一时竞唱后庭花。徐惠桂花的花神相传为唐太宗的妃子徐惠。徐惠生与湖州长城,自小就聪慧过人,五月大就会说话,四岁就能读论语,八岁能写诗文。因为才思不凡,被唐太宗招入宫中,封为才人。太宗死后,徐惠哀伤成疾,二十四岁就以身殉情。后世就封这位才情不凡的女子为桂花的花神。因为徐贤妃曾经写过咏桂花的诗句,所以后人封她为桂花神。绿珠传说原姓梁,生在白州境内的双角山下,善吹笛。巨富石崇为交趾采访使时,慕名向当地太守求绿珠以归,太守开价珍珠一斗,石崇一甩手以明珠十斛换得了绿珠,遂有“石家金谷重新声,明珠十斛买娉婷”之句。石崇为人骄奢张扬,却极宠绿珠。后石崇依附的朝廷势力贾谧被诛,石崇被免职,一直觊觎绿珠的赵王司马伦同*孙秀向石崇索要绿珠被拒,于是进言当权的赵王伦诛杀石崇。杀兵至,石崇对绿珠叹息说:“我今为卿获罪矣。”绿珠流泪道:“愿效死于君前。”于是坠楼而死。人们以桂花之散落喻绿珠,并封她为桂花花神。古时越地民俗以珠为上宝,生女称为珠娘,生男称作珠儿。九月菊花花神:贾佩兰《搜神记》第二章中的贾佩兰。汉高祖戚夫人的侍女贾佩兰,后来出宫嫁给了扶风人段儒为妻。她说,在宫中时,每年九月,佩茱萸,吃蓬草做的糕饼,喝菊花酒,能使人长寿。菊花开放时,连茎叶一起采下,与黍米混杂在一起酿制,到来年九月九日才熟,酒就可以喝了,所以叫做菊花酒。左贵嫔左芬没有出众的容貌但是颇有才气,而晋武帝也因她的才气将她纳入宫中。因为她曾经写过一首《菊花颂》而且风行一时,当代的画家王叔晖以这首诗作为题材以她为原型画了一幅画,自此她就成了九月的菊花神。左芬(约年-年4月23日),出土墓志作左棻,字兰芝,齐国临淄(今山东临淄)人,西晋诗人。少好学,善属文。为晋武帝贵人。今存诗、赋、颂、赞、诔等20余篇,大都为应诏而作,《离思赋》最著名。原有集,已失传。在清人俞樾「十二月花神議」裏,菊花的男花神是陶淵明,女花神則封給了晉武帝的妃子左貴嬪。左貴嬪就是晉朝時撰「三都賦」的大文學家左思的妹妹左芬,左芬的文采也不讓其兄,後來晉武帝聞其才華二聘入後宮,被封為左貴嬪。左貴嬪曾作菊花頌,傳送一時,當代畫家王叔暉還曾以此為題材,畫了九月的花神左貴嬪呢!《菊花颂》英英丽质,禀气灵和。春茂翠叶,秋耀金华。(《初学记》二十七。案:《艺文类聚》八十一以为传统妻辛氏作,未知孰是。)梁红玉宋抗金名将韩世忠之妻,其人见识不凡,胆略过人。曾星夜抱子驰马奔赴秀州知会韩世忠回京城勤王,平定苗傅等人的叛乱,得封安国夫人。韩世忠与金国大将金兀术大战于黄天荡,梁红玉一身戎装亲于战舰之上击鼓助威,进而大获全胜。后宋高宗听信秦桧谗言,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名将岳飞,为之抱不平的韩世忠也被罢去兵权,被封为成安郡王。韩世忠愤然辞官,与梁红玉归隐杭州西湖,死后夫妻合葬于苏堤灵岩山下。十月芙蓉花神:貂蝉东汉末年司徒王允府的歌女。时董卓祸乱京城,王允于是设下连环计: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再明献于董卓。吕布对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心怀不满。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貂蝉,并邀凤仪亭相会,貂蝉见吕布,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愤怒。这时董卓回府撞见,怒而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闪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趁机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后人谓此曰:“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花蕊夫人花蕊夫人原是五代后蜀孟昶的妃子,她很喜欢芙蓉所以孟后主为她在城内外种满了芙蓉,之后宋朝军队打进花蕊夫人被掳,赵匡胤因其美貌收其为妃子,但是花蕊夫人一直记挂着孟昶并且将其画像拿出来以寄托思念之情。后来赵匡胤知道后逼迫她交出画像,她宁死不从被赵匡胤盛怒之下杀死,鲜血染红芙蓉花。后来人们为了表达对她的敬仰封她为芙蓉花神。徐氏。蜀主孟昶之宠妃,封慧妃,赐号花蕊夫人。后为宋太宗赵光义所杀,鲜血染红了院中的芙蓉花。人们敬仰花蕊夫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尊她为芙蓉花神有诗赞曰:锦江驿路恨绵绵,泪血频闻泣杜鹃。无限深情人不识,金钟牒拜祀张仙。十一月山茶花花神:王昭君姓王名嫱,南郡秭归人。汉元帝时以“良家子”入选掖庭。传因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自此一直无缘君面。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五女赐之。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后呼韩邪单于亡故,昭君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继嫁予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袁宝儿隋宫美人。腰肢纤弱,娇憨多态,舞姿优美,深得杨广喜爱。有诗赞曰:自喜君王怜村慈,手花常傍六龙萨,他时狼籍兵临日,嘲笑还应得世南。十二月水仙花神:甄夫人甄宓[zhēnfú],三岁失父,九岁喜书,视字辄识。袁绍为子袁熙聘以为妻。及曹操攻破邺城,曹丕纳其为夫人,生曹睿及东乡公主。汉献帝进献郭氏、李氏为嫔妃,二妃受宠,甄氏失意,有怨言,曹丕大怒派人赐死甄后,葬于邺城。魏明帝曹睿即位后,谥她为文昭皇后。有诗赞曰:玉箸凝腮忆魏宫,朱弦一弄洗清风。明晨追赏应愁寂,沙渚烟销翠羽空。甄宓,生于汉光和五年,三岁失父,九岁喜书,视字辄识。十余岁时,天下动乱,又逢饥馑,甄家广有储谷,甄宓劝母亲将谷物赈济亲族邻里,广施恩惠,得举家称善。汉献帝建安年间,袁绍之子袁熙聘娶甄宓为妻。及曹操平定冀州,攻破邺城,曹丕纳其为夫人,生曹睿及东乡公主。黄初元年曹丕在洛阳登基,史称魏文帝,汉献帝进献郭氏、李氏为嫔妃,二妃受宠,甄后失意,有怨言,曹丕大怒,于黄初二年六月派人赐死甄后,葬于邺城。魏明帝曹睿即位后,谥她为文昭皇后。洛神即宓妃,是中国先秦神话中,司掌洛河的地方水神。在曹植人神相恋的千古名篇《洛神赋》中,洛神被比作水仙,洛神的水仙花神之名便由此而来。娥皇与女英相传娥皇与女英是四千多年前尧帝的女儿。尧帝立舜为继承人,并把这两个女儿一同嫁给舜为妻。后来舜帝巡视南方,在苍梧突然病故,葬在湖南九嶷山。娥皇、女英千里寻夫,到君山时得到噩耗,泪如雨下,洒在竹子上,斑竹由此而来,又名湘妃竹,泪竹。二女最后双双殉情于湘江,据说上天将二人的魂魄化为江边水仙,二人也成为水仙花神了。
后记没想到整理这个这么费时间,从下午4点忙活到现在晚上11点,这次太累就不配图了,下次更新时候配上各种令花的美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