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论坛

首页 » 生长环境 » 问答 » 我的音乐教育
TUhjnbcbe - 2021/3/14 16:31:00

我的音乐教育是由我妈完成的。

我爹安静,从不大声说话。我妈不,大声笑,大声骂,大声打喷嚏,大声放屁,是我们家动静的主要和重要来源。

我妈绣花的时候爱教我唱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小鸟在前面带路》《我爱北京天安门》等。她自己也唱。一个人绣花的时候就独唱,小蜜蜂似的哼曲儿。几个妇女一起绣花就小合唱,她们中有大姑娘,有小媳妇,俯在绣花撑子上,微低了头,看着玫瑰花唱,看着牡丹花唱,针线穿梭,她们的胳膊此起彼伏地落下、扬起,指尖捏着针,仿佛在指挥。

她们唱《洪湖水浪打浪》《珊瑚颂》《红梅赞》。她们说话的声音又高又直,但唱歌时她们会换成另一种声音,温柔的、美丽的声音。有时商量一起唱哪一首,有时一起学唱某一首新歌,有时宁静的夏日午后,忽然有人起个头,其他人就很默契地接上,忽然又一起停了,只听到针穿过丝绢的声音,提线的声音,银色小剪刀的声音,夏日里蝉鸣的声音。70后的我就这样跟着40后们听会了六十年代的许多歌。

小学时,没有专业音乐教师,由其他科目老师兼课,到了三年级,终于有了音乐教师,但我觉得他也不专业,因为没有听他唱过歌。他不按照教材上音乐课,不教我们儿歌,而是用录音机教我们唱流行歌,《牡丹之歌》《牧羊曲》《妹妹找哥泪花流》。老师是个年轻小伙子,留着时髦的小胡须,我们叫他小胡子老师。我那时情窦初开,对男老师很感兴趣,他教的歌我都学得很卖力,都是情歌。

整个小学时期,也学过一些校园歌曲,有这么几首,现在还会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山里的孩子心爱山》《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小鸟在前面带路》《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我向*来唱支歌赛罗赛》。

初中时,体育老师兼任音乐老师。这老师也不专业,但他热爱音乐,会拉二胡,这在八十年代的乡村中学,算是有才艺的了。他也不按教材教,教我们唱《塞北的雪》《在希望的田野上》《路在脚下》《木棉袈裟》《万里长城永不倒》《上海滩》《万水千山总是情》《角落之歌》,我觉得《角落之歌》最不好听,但是体育老师最爱唱,每次上课都要先唱一次:

“谁知道角落这个地方,爱情已将他久久遗忘……”

虽然音乐课是边缘课,但他很认真,把歌刻成钢板,印在粉连纸上,有词有谱,词作者和谱作者的名字都不缺,人手一份,整个初中下来,歌词钉成一大本。

曾经,我以为,音乐课就是学唱歌。

中师时终于有了专业音乐老师,上真正的音乐课,学习乐理,休止符,四分之三拍,D调、E调,音乐史,音乐鉴赏。老师要求每人都要有一样乐器,无意于此的同学都买口琴应付,我也买只口琴瞎吹……

音乐鉴赏课如牛听琴,华彩段、咏叹调,民歌赏析,《放马山歌》《采花》《秋收》《刨洋芋》这些著名的民歌在我听来并不美妙,尤其是《刨洋芋》,“土溜溜的蚂蚱,满呀满地爬。举起那个镢头,我们来把洋芋挖”。这样的调子,这样的歌词能叫音乐吗?有什么艺术和美呢?只喜欢一首《嘎达梅林》:

南方飞来的小鸿雁啊,

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

反抗王爷的嘎达梅林,

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幸福。

……

旋律中仿佛有一片草原,原来那就是长调的氛围。

课余时间唱童安格、罗大佑、潘美辰们。

我回头凝望寂寞的路旁,

再投下一眼最后的期盼,

依然不见你步履翩翩,

为我伸出告别的手。

……

正是为赋新诗强说愁的年纪,对那些华丽的歌词无比痴迷。

毕业后,我的音乐教育中断。

年,去山师参加美术培训,返回时已逼近年关。硬座车厢里,绝大部分是参加美术和音乐培训的教师们,来自全省各中小学的年轻教师。大家归心似箭。夜深,人声渐低,车厢静了,车轮与铁轨一下一下撞击着每一个人的梦乡。

土溜溜的蚂蚱,

满呀满地爬。

举起那个镢头,

我们来把洋芋挖。

……

有个年轻的女教师轻轻唱起《刨洋芋》。啊,那首我曾认为很难听的民间小调居然如此动人,像春风拂过,送来鞭炮的钝响和幽微的火药香气……

我的散文集签名版《山有木兮木有枝》尚余7本,《井上生旅葵》余9本,购买请联系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的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