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继昭女士和杨夏林先生在画室
历程及画作▲年厦门美术研究班第二期结业于厦门深田里柯清源别墅前(前排中为学校创办人杨夏林、孔继昭、李其铮三人)
▲年鹭潮美术学校老师在鼓浪屿田尾路38号楼前,杨夏林、孔继昭、李其铮(三位为学校创办人)和郑光耀老师
▲年孔继昭和鹭潮美术学校各位老师在鼓浪屿八卦楼前
▲习近平(当时厦门市长)和孔继昭(前排左一)和厦门画院同人
▲年厦门画院成立时孔继昭和厦门画院同人
▲恩师李可染和孔继昭和杨夏林(后排二人)
▲恩师李可染赠孔继昭收藏画作(上款:继昭)
▲恩师于非闇赠孔继昭画作
▲恩师潘天寿赠孔继昭画作(上款:继昭)
▲恩师傅抱石赠孔继昭画作(上款:继昭)
上世纪四十年代的重庆国立艺专,大师云集,于非闇、傅抱石、李可染、陈之佛、潘天寿、吴茀之、黄君璧、关山月、黎雄才等诸位大师都是孔继昭的恩师,孔继昭极其珍惜有这么多大师教导的良好机会,学习期间她除了钻研各位大师的教学教义及各种范图外,她还大量临摹古人的画作,比如“八十七神仙卷”(徐悲鸿收藏)“汉宫春晓图”及张大千临摹的大量敦煌壁画等,同时又到大足石刻等国内名山古迹现场作大量的写生,成就了她扎实的功底,暨古典的细腻而又现代明丽的画面。在四十年代孔继昭的工笔划的技巧和创作思路就得诸位大师的肯定和赞誉,成绩斐然。恩师于非闇特别对孔继昭的人物画更是称赞有加,称赞孔继昭在国立艺专乏人涉及的工笔重彩人物画有重要突破和创新。在重庆期间孔继昭就创作了许多画作。年孔继昭就和杨夏林在四川大足和永川举行双人画展,年方二十二岁,相当成功,轰动一时。
▲年孔继昭作《弹到断肠》,这时孔继昭的人物画细腻古典,传统中融入创新,令人遐想连篇,此画风格在当今画坛已不多见。
孔继昭在学生期间为抗日战争筹款而作画支援前线,当时画了一幅仕女图赠爱国将领冯玉祥,冯将军看过后大为惊讶,好奇孔继昭这么年轻怎么就画得这么好,于是欣然在画上题字“不像木兰女,不似秦良玉,若能学丹娘(按:丹娘为前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女英雄),亦去收失地。”以资鼓励。
▲年孔继昭的仕女画作品--赠冯玉祥画作
▲年冯玉祥将军在孔继昭画中的题诗
孔继昭的工笔人物、花鸟,注重传统、写实与创作的结合,其作品笔墨流畅有力,色调明净雅丽,情趣生动。曾多次入选全国及省、市美术作品展览,并被选送出国展览。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就有大量工笔画作品陆续面世,主要作品有《采茶扑蝶》、《陈三五娘》、《郑成功收复台湾》、《钗头凤》、《三家福》、《献寿图》、《台湾蝴蝶兰》、《秋塘待钓》、《火鸡白石》、《昙花》等等,年代创作的年画《陈三五娘》更成为中国年画的经典而名扬于世。
孔继昭女士以擅工笔而闻名,在全国许多重要画展中,孔继昭的画都以精湛的技巧和优美的艺术形式令人百看不厌,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年,她以真挚的感情创作了《台湾蝴蝶兰》入选全国第六届美展,技压群芳,并赋有诗云:“台湾蝴蝶兰,生长在闽南。翩跹舞幽壡,都是故原山“。诗情画意中深浸她的深深之情、浓浓之意,第一次把台湾蝴蝶兰以中国工笔重彩画的形式介绍给大陆,此后台湾蝴蝶兰就在台湾海峡西岸的大地上便生根开花了。
▲年孔继昭年画《陈三五娘》之四,孔继昭五十年代的年画已经在四十年代工笔画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的新概念,成为中国年画的经典作品而扬名于世。
▲年孔继昭年画《钗头凤》之二(一套共十六张)
▲年孔继昭年画《钗头凤》之四
▲年全国第六届美展孔继昭的作品《台湾蝴蝶兰》,技压群芳,众口赞誉,第一次把台湾蝴蝶兰以中国工笔重彩画的形式介绍到大陆。
▲年孔继昭作品《火鸡白石》,活灵活现的火鸡,恰到好处的白石配景,火鸡就像将要越出纸面,来到人间,精致又细腻的笔法尽显作者过人的艺术功底。
上世纪70年代未80年代初,应国家文化部的邀请,孔继昭女士和杨夏林先生代表福建省到北京参加为人民大会堂及国宾馆等国家级接待宾馆作画的工作,期间创作了大量精美的作品。孔继昭女士年在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30周年而特别所作《上寿图》作献礼,《上寿图》中的麻姑,身着盛唐服饰,雍容典雅,气韵非凡,在北京的一次全国性展销会上曾受到邓小平和邓颖超的赞赏,邓小平并买下这幅作品,成就一段佳话。
▲年孔继昭作品《上寿图》作为国庆三十周年献礼,图中的麻姑,身着盛唐饰,雍容典雅,气韵非凡,精湛到位的勾线及传统华丽的重彩填色,尽显盛唐风韵,深深打动了众人。此构图作画二张,一张为邓小平收藏,此幅为留下的一张。
▲年邓小平收藏的一张孔继昭画的《献寿图》后作为
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年日历封面在全国发行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孔继昭和杨夏林在福建厦门举办双人画展,就像新时代吹进新风一样,观众踊跃,盛况斐然。在我国绘画史上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工笔重彩画,由于近百年来画坛重"写意"轻"工笔"之风甚盛,已日渐式微,像孔继昭女士这样有成就的工笔重彩画家已是寥若晨星。
孔继昭女士不但工笔划拔尖,而且写意画也很出众,她结合工笔划的过硬功夫及特点,在写意人物、花鸟、动物等领域都有建树,多年来她创作的写意题材如观音、寿星、麻姑、达摩、屈原等人物,雄鹰、玉兔、松鹤、麋鹿、喜鹊、八哥、孔雀、鸳鸯等鸟兽,牡丹、三角梅、芙蓉、昙花、菊花、百合等众花,创出一条写意画的新路,实为雅俗共赏,广为海内外各界人士及民间所珍爱。看过孔继昭的写意人物花鸟画的绘画艺术界人士赞誉,根本不像一个女士画出的画,孔继昭女士真为“女中豪杰”。孔继昭女士所遗留的作品更是我国传统中国画的艺术瑰宝。
▲年孔继昭作品《观音》,丰满又慈祥的面孔,细腻的头发,精致的线条,飘逸的腰带及准确的人物比例,使人联想到《八十七神仙卷》中的群仙
▲年孔继昭作品《已教清彻骨,更向月中看》(南宋伟大诗人陆游诗句)。月下的昙花,色彩明丽,前后有序,生动活泼,立体感强,吸人眼珠,百看不厌,更是作者经常性的主题,国人涉及者甚少。
▲年孔继昭作品《日光岩上春意多》,
作者用工笔画形式表现鼓浪屿日岩上少先队员的春游,开创中国现代用工笔画表现山水画的先河,画法区别于青绿山水,更多的表现近景和人物,此画法乏人涉及,此鼓浪屿日光岩画作已成孤品。
▲年孔继昭作品《秋塘待钓》,
作者招牌性的画作中之一,画中的芙蓉花、花叶、翠鸟、枝干等,穿插有序,色彩明丽,端庄大方,尽显工笔重彩教科书中各种技法,实属的经典之作。
▲年孔继昭作品《禄寿图》,
写意动物画,栩栩如生的梅花廘,恰到好处的松林配景,真为“燕京女士”的大手笔,艺术界论此画:真正的大师高徒,真正的“女中豪杰”才能画出来。
▲80年代孔继昭作品《遠瞻》,晚期众多写意花鸟画中之一,
大刀劈斧的笔法,继承恩师潘天寿大师的风韵。
▲年孔继昭作品《富贵双寿》,
写意花鸟画。孔继昭女士不但工笔画拔尖,而且写意画也很出众,她结合工笔画的过硬功夫及特点,在写意人物、花鸟、动物等领域都有建树,多年来她创作的写意题材广泛,遍布各种人物花鸟等种类。
孔继昭对工笔画的贡献在水墨画出现以前,工笔画早已有了上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国的工笔画在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都有过辉煌的历史,工笔画在唐朝时代已经非常盛行,绘画技法日臻成熟,宋朝时已达工笔画的顶峰。工笔画使用"尽其精微"的手段,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在工笔画中,不论是人物画,还是花鸟画,都力求于形似,"形"在工笔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水墨写意画不同,工笔画更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