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子是我们中国古代才子们的你需要学会的一种生活技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古代,才子们读书的最终目的无非就是考取功名,改变自己的生活,然后娶妻生子和和美美的过完一生,而那时候考取功名则一定要会对偶这种文学形式,而想要娶优质的才女,对对子也是必不可少的。
古代的文人才子们每每遇到才女们出题对对子,都会用踊跃的前往参加,想着给自己讨一个好老婆,我们经常以为要用一些优美出色的对联才能够抱得美人归,但事情真的是这样么?其实也不尽然。在明朝时期,就有这样一个才子,用这路唇不对马嘴的对子,娶到了一个漂亮的媳妇。
在明朝有一个叶秀才从小生在一个富庶家庭,父亲是个商人,虽然一年中有半年不着家,但是家中生活也算是富裕,不愁吃穿等东西,而这个叶秀才,小时候父亲就想要将他培养成一个商人,毕竟自己家大业大,就这么一个儿子,到时候自己干不动了,没人能够接替自己的生意,岂不是要便宜了外人。
但是这个叶秀才小时候因为学东西非常快,等到考上童生以后有了考取功名的打算,父亲老叶心里一万个不愿意,最后也顺了他的心意,而这个叶秀才是早早考上了秀才的文凭,却一直不能再进一步,想了想父亲的生意最后也就放弃了,考试专心帮忙打理,眼瞅着就到了二十多岁,该是娶妻生子的年龄,父亲抽空忙里忙外的帮他寻找好姑娘,可是这个叶秀才一直没有中意的。
又过了几年,城中柳家姑娘到了出嫁的年龄,这柳家也是城中一个大户,姑娘从小就学习琴棋书画,同时在制衣方面有非常有天赋,将自己画画的手艺完美的运用在了制衣上,精美的衣服经常有人前来购买,才名远传而同样的,柳家老叶也想要帮自己的女儿找个好夫君,两家不谋而合,最后想着让孩子顶多最后的事宜,但是这柳姑娘却说:“谁知道这叶秀才是不是“买”来的文凭,不试试怎么能知道才学?”于是就写了一个上联:雁门牡丹花下死,让下人带去,若是能对上就同他见面相谈,对不上就免谈了。
这对联送到了叶秀才手中,听闻后哈哈一笑,默默看了看写下一个下联:信口雌黄马前卒。这个对子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其实是对对子中的独特手法,名叫无情对,就是将对子字字相对,但是意境截然不同,风马牛不相及。这对子被送回去,柳姑娘本来是发出了一声耻笑,但是很快就意识到这个对子不简单,马上决定见这个叶秀才一面。
两人见面后柳姑娘同样不忘考验,出题说道:“月明。”秀才回答:“日出。”又说:“和尚。”秀才回:“尼姑。”又问:“青山去。”秀才答:“白水来。”这时候柳姑娘说:“月明和尚青山去。”叶秀才大:“日出尼姑白水来。”二人相互之间越看越顺眼,最后决定结为连理,而叶才子第二天就叫人前来提亲,这两家也是门当户对,二人相互爱慕,柳姑娘每日设计衣装,叶秀才就帮她卖掉,郎才女貌,最后成就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