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她的三个儿子浴血奋战,两个儿子战死沙场,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图)电视剧《隋唐演义》剧照

男权社会的中国历史舞台,从古到今都活跃着女人的身影。

后宫的喋血不比沙场征战逊色,沙场红妆让残酷的战争有了些许婉约。“闲坐说玄宗”的落寞,“不得到辽西”的愁思,“终日望君君不至”的悬盼……有争战,有血泪,有哀怨。有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有孟母三迁教子有方,有白娘子断桥相会的传奇,有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的传说,有缇萦救父的急切,有杨三姐告状的悲愤,有文姬归汉的滴泪,有姬别霸王的洒血,有西施入吴的行间,有昭君出塞的和亲,有窦娥的含冤不屈,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壮举,有环肥燕瘦之美,也有穆桂英、樊梨花、梁红玉乃至鉴湖女侠的英雄之气……男人说女人红颜薄命,也说女人红颜祸水,说女人柔情似水,也说世上最毒妇人心。他们愿拜倒在石榴裙下,愿牡丹花下死,他们可以冲冠一怒为红颜,可以为博一笑掷千金……女人始终是男人离不开的存在。

女人是水,很柔软,却又能忍耐,很坚定,水滴而石穿。

“物以稀为贵”,女人被记在史册上、诗文里,就格外引人注目,可是,我们还是忽略了一个女人,她无名无姓,既没有闭月羞花之容、沉鱼落雁之貌,也没有做出什么非凡的业绩,但是她的光彩应该不亚于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她就是我此文要写的对象,我姑且名之为石壕村老妪。

这个妇人年老力衰,可她是后世的中国人最熟悉的一个人,因为凡读过唐诗的人,凡有过初中以上学历的人,都读过甚至背诵过杜甫的一首短篇叙事诗《石壕吏》。这首诗的传统理解,应该数清时的仇少鰲最为透彻。他在《杜少陵集详注》里说:“故者有兄弟始遣一人从军,今尽驱壮丁,及于老弱。诗云: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一家之中父子兄弟姑媳惨酷至此,民不聊生极矣,当时唐祚亦岌岌危乎哉!”但是,“文学是人学”,杜甫的诗之所以被称作诗史,是因为他用诗歌忠实客观地记录他所生活的时代,他之所以能够被后世称作诗圣,是因为他的诗歌创作发乎内心而又能够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我们如果换一个视角再去看这首诗,就不难发现,杜甫主观上确实想揭示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却也无意中“下笔如有神”地塑造出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那就是石壕村的这个老妇人。虽然诗题是石壕吏,可着墨最多的却是老妪,诗的主要内容实际上就是老妪的“致词”。

(图)电视剧《隋唐演义》剧照

石壕村老妪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我们从她的叙述中可以知道,她既是逾墙而走的老翁的妻子,也是戍守邺城的三男的母亲,是“出入无完裙”的儿媳的婆婆,还是“乳下孙”的祖母。生活中我们都或多或少地担任着好几个角色,她普通得与我们很多人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她确实又是一个非常不简单的女人。

诗一开始就制造了一种非常紧张的气氛:“有吏夜捉人”。捉谁?捉老翁。夜晚捉人是因为白天很难抓到人。抓老翁去充军,是因为“安史之乱”战事不断,朝廷兵员折损太大,青壮年几乎都从军去了,只好抓老头子来补充。在悍吏到她家捉人的紧急关头,老妪一边帮助丈夫从后墙逃走,一边大开大门探看,把悍吏们的视线转移到自己所在的前门,以便丈夫能够有更多的时间爬过后墙得以逃脱。

我们有人就会问了,后来老妪还不是自己充军了?这话问得好,老妪充军与老翁从军是不一样的。老妪做的是后勤工作,不必亲冒矢石,而老翁则必须上前线,洒血疆场有去无回的可能性很大。家里有一媳一孙,有个男人在家照应,他们生活得好一点就多一些把握,多一些保障。所以老妪替夫应役,是既能为国出力,又能为家考虑的两全其美之举。这里,我们可以发现老妪的聪明。

老妪是个英雄的母亲,也是个坚强的女人。她三个儿子在前线浴血奋战,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沙场,儿死母悲伤,最悲痛的当然是生养他们的母亲。她还来不及擦干眼泪,悍吏又连夜要来抓老头子,她不能让夫君再临死地,所以她要亲自来应付这飞来的事端。

她还是个勇敢的战士。虽然不是在战场上与敌人真刀真枪地厮杀,却也是为杀敌的将士洗衣做饭,为后勤保障供应尽自己一份心力。老妪虽老,办事却干脆利落,风风火火,一点也不拖沓。在怒气冲冲的差役面前,老妪处变不惊,沉着冷静,“出门看”,“啼苦”,“前致词”,“从吏归”。让“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的悍吏不再骚扰家里,不惊扰出入无完裙的儿媳与吃奶的孙子,也保护了在家避难的客人。面对不讲人性的差役,她诉说自己的不幸遭遇,没有博得同情,就马上表示愿意连夜与差役前往军中服役,还能赶去做好早饭。用自觉的行动证明自己可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她要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一家的安宁。剩下的一儿生死未卜,这一孙就是她家传宗接代的独苗与火种。

(图)电视剧《隋唐演义》剧照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她既深明大义考虑国,又设身处地为了家;她既勇敢坚强,有奉献精神,又充满智慧,善良乐观。我认为,在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千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优秀女性共有的可贵品质。

生活教给她生存智慧,苦难让她以最大的才智保全这个家庭。她忍悲含垢却临危不乱,伤心痛苦却镇定自若,陈情无效就毅然舍身亲赴前线。放眼中国历史,这“力虽衰”的老妪的识大体明大义,而又机智过人,有几人能比?

她幸运地遇到了杜甫。正是这位她用自己的方式保护了的背井离乡的诗人,以他惊风雨、泣鬼神的妙笔,为她年迈的生命留下一个精彩瞬间,定格下来永世流传。

莎士比亚说,女人,你的名字是弱者。读石壕村老妪这短暂的一幕传奇,兴许我们会改变这个观点。当需要女人作出牺牲的时候,女人往往表现得比男人更坚强,更奋不顾身。

*作者:张献*,鱼羊秘史签约作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