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清四位皇帝都爱的这套百种牡丹谱,出自 [复制链接]

1#

年张家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雪如期而至,飘飘扬扬地为港城披上一件银色的外衣。随着持续降雪,大家路上也要当心了,走路的小心湿鞋,开车的小心打滑。

今天我们并没有最美雪景奉上,而是要来谈谈张家港历史上的一位名人以及他的传世名作。年的6月8日,当时,北京匡时十周年拍卖会即将接近尾声,《百种牡丹谱》以万起拍价出现,之后一路高歌猛进,顺利登上亿元宝座,最终被“有钱任性”的收藏大佬刘益谦以1.亿竞得,将整场拍卖推向高潮,同时也创造了清人蒋廷锡个人作品的拍卖纪录。

▲《百种牡丹谱》局部

蒋廷锡,字扬孙,号南沙、西谷、青桐居士,今凤凰镇港口人。年,他出生于画家辈出的书香门第,少年时的他耽于玩乐,纵马欢歌。19岁那年,父亲忽然去世,才开始承担起家族盛衰的重任,关起门来认真读书。年,31岁的蒋廷锡于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入值南书房,此后一路高升。康雍年间,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忙于公务。雍正时期,蒋廷锡成为首任军机大臣,与“十三爷”怡亲王允祥、张廷玉同为雍正最宠信的重臣。在职期间,他为国家办理政务可谓是殚精竭虑,尽心尽责,务求至当。

▲蒋廷锡

▲雍正帝

蒋廷锡参与过多次文典编撰工程,如《大清会典》《大清一统志》《康熙字典》《佩文韵府》《明史》《清圣祖实录》等书籍。他关心文教事业,曾上书雍正帝,就官办学校师资和教育情况提出建议,被皇帝采纳。

雍正元年,因蒋廷锡于前朝政绩显著(主要在润色诏令、文饰丝纶工作方面),忠于朝廷,雍正帝赞其“在公勤夙夜,懋绩有贤声”。鉴于蒋廷锡博览群书,文底深厚,雍正帝还命其为《古今图书集成》(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类书)总裁,重新编校此书。康熙朝时主持编纂《古今图书集成》的陈梦雷则因“系叛附耿精忠之人”被“发往关东”。在陈梦雷编辑的基础上,蒋廷锡“详细考订补未纂三千余卷改旧编十六余篇,正其化谬,删其重复”。至雍正三年十二月,定稿完成。

▲《古今图书集成》

▲蒋墓原迹寓居于香山北麓风景秀丽阴凹之地,这是蒋墓西隅仍保留的自然风景的一角

绘画其实是蒋廷锡的副业和爱好。《石渠宝岌初编》收录了31件蒋廷锡作品,其中有康熙帝题跋的占了将近一半(16件),足见康熙对蒋廷锡作品的喜爱。

而《百种牡丹谱》可以算是一道命题作文,是蒋廷锡在内廷儤值时所画进呈雍正睿赏的作品。清廷素来对牡丹有着特殊的偏爱,不仅在御花园中种有各色名贵的牡丹,还以牡丹图案点缀各种御用瓷器、家具、服饰。在没有照相机的年代,以画笔定格牡丹的生动瞬间,集成“照片册”供后人观赏,既带有观赏性质,又不乏科普介绍。

▲《百种牡丹谱》局部

在绘制时,蒋廷锡先写好《牡丹百咏》,每种牡丹又分别注明主要颜色的特点,然后再正式作画。他以没骨画法画牡丹,为没有轮廓线束缚的花瓣,增添了许多生动性。花瓣以一笔点染,笔笔间清晰留出的纹路,又将牡丹花层出不穷、摇曳多姿状完美表现出来。全册色调淡雅蕴藉,杂彩敷之,略施丹粉,牡丹神气迥出。为避免同类题材带来的千篇一律之感,蒋廷锡以枝叶、花苞的变化,竭力表现出牡丹的不同姿态,每一幅看起来,都很不一样。

▲《牡丹百咏》

乾隆九年,也就是蒋廷锡逝世12年后,乾隆帝特命宫廷书法家戴临补题蒋廷锡《牡丹百咏》诗,并将《百种牡丹谱》收录于《石渠宝笈初编》中,贮御书房。乾隆之后,嘉庆、宣统皇帝均在《百种牡丹谱》上留下鉴藏印: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足见四位皇帝对它的喜爱。

得益于显赫的地位,蒋廷锡的画艺和绘画声誉广泛传播,由于官高位显,门人、弟子众多,加之其胞妹、女儿、儿子都擅作画,“蒋派”花鸟画影响很大。作为宰相中最会作画者,画家里政绩显赫者,蒋廷锡的真迹能卖出亿元天价,也就不难理解了。

目前,上海龙美术馆正在举办蒋廷锡《百种牡丹谱》特展,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看下,全免费。

▲蒋廷锡部分画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