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洛阳
牡丹瓷
艺术的天地犹如空旷的山谷,艺术的奇葩正是那空谷的幽兰,它的魅力在那里静静释放。
年11月5日,西工区外国语小学六年级的同学便跟随洛阳古都研学一起去探寻那片幽兰,去欣赏我们洛阳民间艺术的精华,感受它那不同的物品之美,感悟相同的洛阳艺术思想。
本次的目标是围绕洛阳民俗博物馆和洛阳牡丹宫,开启一场“爱洛阳牡丹瓷”主题研学教育实践活动。
让孩子们初步了解我国明清时期的民俗文化,深入了解洛阳牡丹瓷的制作工艺,拓展学生们的艺术修养、丰富洛阳本土文化知识,加深洛阳自豪感,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们成为洛阳文化的传播者。
知洛阳,才更爱洛阳。下面让我们跟着可爱的孩子们一起走进这次洛阳之美的研学旅程吧。
安全记心中
无论何时、何地,学生们的安全总是家长与老师的羁绊,安全教育更是行前必修课!
“记住了!”孩子们响亮的回答。
准备好了,出发!
雄赳赳,气昂昂,我们出发了
不推不挤,整齐上车
研学途中,不忘复习一下最近学的七言律诗
《七律·长征》毛泽东
一二~
洛阳民俗博物馆
第一站,洛阳民俗博物馆,是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潞泽会馆古建筑群的基础上兴建而成,是国家二级博物馆。
六年级的小大人们特别懂事,安静的排队入场。
洛阳民俗博物馆是一座弘扬河洛文化、展示民俗风情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是中原地区清代地方古代建筑的杰出典范,其建筑装饰艺术十分考究,木雕和石雕作品非常精美,堪称中原地区雕刻艺术宝库中一束光彩夺目的奇葩。
博物馆里展示了许多精美的木雕、刺绣、剪纸、书画等等,工艺精美、品类繁多,让学生们叹为观止。
同时,学生们了解了八抬大轿和两抬轿的区别、真正的马车能坐几个人、出门坐轿回门乘车、不同颜色的服装有不同的含义……让孩子们了解了民俗,增长了知识。
光看可是看不懂的,还是要听老师讲!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每一次远行,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一次内在心灵的洗礼,今日的沉淀,必将会在未来由内而外的散发出来。
午休
结束了上午的学习参观,我们去吃饭啦。丰盛的午餐香喷喷,节约粮食记心中。
饭后,整装待发,准备前往下一站。
洛阳牡丹宫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之美,富贵典雅,但花的美只是刹那,而洛阳牡丹瓷就是将洛阳牡丹文化与中国古老的陶瓷工艺有机融合后诞生的新派艺术陶瓷,全手工制作而成,完美的保留了花开时的盛世之美,被誉为“永不凋谢的牡丹花”。
孩子们在参观作为国礼送给国外的牡丹瓷代表作。
认真观察制作工艺,一会儿我也要做的一样好!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看完成品,当然要去学习这些精美的工艺品是怎么做出来的!
下午阳光明媚,打一段太极拳活动一下筋骨吧。
同学们打的有模有样
最期待的时刻终于来了!体验牡丹瓷!
认真听老师讲解制作过程。
分发体验教具
开始动手啦!
同学们一个个认真的小模样,可爱极了!
画好了,等着自己亲自制作的工艺品放进炉窑烧制成型吧。
此次研学实践旅行到此就圆满结束啦~
等一下,等一下!先别走!
此处有彩蛋~
回到学校后,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回顾并探讨今天的所见所闻。
洛阳古都研学的导师们为大家准备了原创设计的文创小礼品,本次活动表现积极的同学都可以领取哦~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何人不羡少年时,潇洒走遍满天下。
虽然这短短的一天研学课程结束了,但是我们的心走进了明清艺术、看见了唐白瓷与牡丹的完美结合,在洛阳艺术历史的长河中畅游,沁满了艺术的芬芳。
这次研学活动,在洛阳古都研学的带领下圆满结束,感恩所有的遇见,感谢所有的发现,我们期待下一次的相会,下次研学旅行我们再见!
编辑:小希
文案:欣欣
摄影:天天
研学合作请联系:
魏老师:
更多资讯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