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牡丹花开时
◎金卫其
春风唤醒了沉睡的大地,春天在不经意间丰腴起来。
谷雨时节,牡丹盛开。
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便会带着相机,驱车来到乍浦镇西大街64号的吴家,悦赏和拍摄百年牡丹“玉楼春”之芳容。
人还未走近,一阵香气就扑鼻而来,只见枝头50几朵淡粉色的花朵依次盛开,最大的花朵直径达到20多厘米。这株牡丹株高1.5米左右,花丛覆盖直径3米,每年年底结蕾,次年3月底开花。
平湖文史学者陈宰老先生有诗云:平生自是爱花人,到处寻芳未遇真。只道江南无佳丽,今朝初赏“玉楼春”。说到乍浦吴家这丛“玉楼春”,颇有来历,她的原主人系平湖市新埭镇方溪隐吏毛广所植。
毛广,字惟勤,明成化甲辰科进士,初任湖广副使,后擢升刑部主事。曾因忤了权贵,被诬陷下狱。至武宗时才获昭雪,赐第宪台坊(即今新埭镇杨庄浜村毛家浜),并钦赏“玉楼春”牡丹一本。毛广从北京极乐寺移归故里,载植在毛府后花园内,已有多年的历史。
如今,毛氏的府第早已荡然无存。这丛曾盛开余朵的“玉楼春”,在30年前因毛氏后裔管理不善,遭遇虫害侵蚀,枯烂而死。幸在百余年前,有乍浦青年弹絮匠吴阿华(-)来毛家承接弹制被絮,因弹工讲究,手艺出众,深受主人毛坤元的赞誉,他知吴阿华也喜爱栽培花卉,就分了一株“玉楼春”幼苗赠与。吴阿华移归后,就栽植在自家花园里。百余年来,已传至第四代了。年10月,已被平湖市人民政府列为“名贵古花木”予以重点保护。
“年年谷雨牡丹辰,载酒寻芳绿水滨。直到毛家浜里去,百余花赏玉楼春。”这是清末平湖新埭诗人俞蕴甫春天赏牡丹时写的诗作。里面说的毛家浜,就位于现在的新埭镇杨庄浜村。在新埭镇的最东段,那枝开满百余朵粉红色花的牡丹,就是诗中所称的“玉楼春”。
清光绪十九年()春,谷雨时节,邑人高廷梅出任粤西横州知府,俞诗人相约新埭举人陆邦燮、新仓秀才柯培鼎等朋友,由家人挑着好酒好菜到毛家浜去赏花,酒不醉人,人自醉,吟诗作对,其乐无穷。适时,俞诗人诗兴大发,不一会儿工夫,这首佳诗便跃然纸上,后收入《泖水乡歌》,流传至今。
据年版《嘉兴城镇》记载,新埭牡丹花“玉楼春”曾一度为闻名遐迩的“珍宝”。上个世纪80年代,还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编入了《中国古花木》一书。
小时候,常常听到老人们说:天下牡丹两棵半,一棵在新埭,一棵在洛阳,半棵在乍浦。
只要一说起牡丹花“玉楼春”,新埭人便一身精神,两眼放光,满脸自豪。因为新埭牡丹“玉楼春”是牡丹花中的大姐大,洛阳牡丹也比不上,排行老二,乍浦牡丹系小妹。
数百年来,新埭牡丹“玉楼春”几经风雨,历尽沧桑。据“玉楼春”的主人毛山根回忆,在当年日本鬼子扫荡时,屠刀已砍向“玉楼春”,他的父亲毛坤元急中生智,将两只老母鸡扔到稻田里,将鬼子引开,“玉楼春”才幸免于难。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玉楼春”被视为“四旧”,也险些被斩草除根,是毛山根据理力争,奋勇保护,才使这稀世之宝又一次免遭其殃。
年,由于管理人员专门给牡丹花“吃”荤腥,在其根部埋上未腐烂的猪肠子等食物当肥料,结果引来蚂蚁啃坏了“玉楼春”的根部,致使古本牡丹日趋萎缩枯黄而香消玉殒。
牡丹,中国国花,在历史上曾统领群芳。并一直被中国人视为富贵、吉祥、幸福、繁荣的象征。
牡丹之为国花已是人们心目中既成之事。古人称牡丹为“国色”、“国香”、“国艳”、“国貌”等。牡丹与其它花卉相比,不论怎么形容,都不为过:花朵硕大、端庄大方、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绚丽多彩、姿态优美,气宇豪迈……是观赏花卉中无可比拟的上品,所谓“花中之王”、“国色天香”的赞誉绝不是偶然的,是历史选择、鉴别的结果,历代画牡丹者众多,牡丹花是中国花鸟画中常用的题材之一,尤其在现代民间和广大普通爱好者中是最受青睐的花种。
历史上有不少诗人为牡丹花作诗赞美。如唐诗赞它:“佳名唤作百花王”。唐代诗人白居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和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等脍炙人口的诗句,生动地描述了当时人们倾城观花的盛况。又宋词“爱莲说”中写有:“牡丹,花之富贵者也”。李时珍指出:牡丹只取红、白两色的单瓣者入药,其他品种皆人工培育而成“气味不纯,不可用”红花者偏于利,白花者偏于补。牡丹花适用于面部黄褐斑,皮肤衰老。常饮可使气血充沛,容颜红润,精神饱满。
古往今来,不知还有多少文人墨客赞过牡丹。汤显祖《牡丹亭》成为牡丹戏剧的巅峰之作。吴炳写过《绿牡丹》(歌颂武则天),林语堂写过《红牡丹》。人们形容谁谁长得美丽,会称她“白牡丹”“黑牡丹”“绿牡丹”等等,可见人们对牡丹的喜爱。
最早的牡丹传说是“武则天贬牡丹”。在洛阳,武则天贬牡丹的故事家喻户晓。相传,武则天有一次想游览上苑,便专门宣诏上苑,“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当时正值寒冬,面对武则天甚为霸道的宣诏,“百花仙子”领命赶紧准备。第二天,武则天游览花园时,看到园内众花竞开,却独有一片花圃中不见花开。细问后得知是牡丹违命,武则天一怒之下便命人点火焚烧花木,并将牡丹从长安贬到洛阳。谁知,这些已烧成焦木的花枝竟开出艳丽的花朵,众花仙佩服不已,便尊牡丹为“百花之首”。“焦骨牡丹”因此得名,也就是今天的“洛阳红”。
因为新埭是牡丹花王“玉楼春”的故里,所以我对牡丹花情有独钟。数年前,我为了表达对家乡新埭的热爱,特地和沈国平老师合作,我写词,沈老师谱曲,创作了一首歌曲《我爱新埭牡丹花》,在年泖水文化节开幕式上由女歌手柴旻旻一经演唱亮相,便受到了大家的喜爱。歌词如下:
我从小就爱上牡丹花/春游时美术老师带我们去毛家浜/赏绘那又大又红国色天香/新埭牡丹花/美名天下扬/新埭的人/牡丹的雅/新埭的地/牡丹的芳/新埭田园美如诗/让人流连忘返啊/如果你到我的家乡来/就看我为你痴情地绘画/绘画
我从小就爱上牡丹花/秋游时音乐老师带我们去毛家浜/歌唱那又大又红国色天香/新埭牡丹花/美名天下扬/新埭的富/牡丹的贵/新埭的善/牡丹的香/新埭古镇美如画/让人流连忘返啊/如果你到我的家乡来/就听我为你深情地歌唱/歌唱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