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什么只能拜倒在石榴裙下上联牡丹退避,石 [复制链接]

1#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初夏五月正是石榴花开得如火如荼的时节,所以古人也称农历五月为“榴月”。

说到石榴,不由得想起一句民间俗语“拜倒在石榴裙下”,此一句既有对女性美貌的褒扬,也有对女性美貌背后权力的敬畏。

那为什么是拜倒在石榴裙下,而不是其他呢,比如牡丹裙下?不是说“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吗?

其实,关于此一句俗语背后有一个关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

话说,贵妃杨玉环不仅爱吃荔枝,也爱穿一种采用石榴花染色的裙子,也就是石榴裙,平时在宫中“烟视媚行”,以至于唐玄宗无心朝政。狐媚惑主的杨贵妃也因此引起朝中大臣的不满。

某年月日,唐玄宗设宴招待群臣,并邀杨贵妃献舞助兴。杨贵妃耍小性,对玄宗说:大臣们对我侧目而视,不施礼不恭敬,我才不愿为他们献舞呢。玄宗闻听,当即下了一道圣旨:凡文武百官见贵妃必行礼,拒不跪拜者,以欺君之罪严惩。

众臣无奈,自此而后见到杨贵妃身着石榴裙袅袅而来,只得跪拜行礼,私下却以“拜倒在石榴裙下”解嘲。

所以,这个世界上只有“拜倒在石榴裙下”,但没有拜倒在牡丹裙下。

毫无疑问,“拜倒在石榴裙下”最初是一个贬义词,意有被强权压迫的无奈,也暗指某人被女色迷惑。但时过境迁,此语后来反而成了赞美女性容貌的褒义词了。而唐玄宗与杨贵妃缠绵悱恻的过往,经过诗坛领袖白居易《长恨歌》的美化,男女主角也居然成了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代表。

想想真可笑,世事就是这样在滚滚历史车轮下不断演义着反转着。

西汉音乐节李延年有歌云“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美人只须一眼,便可令士卒弃械、墙垣失守;倘若对人君秋波一转,便引来亡国灭宗。美貌果然是最厉害的武器。

今天的上联是“牡丹退避,石榴裙下君倾倒”,有请师友来对一对下联。

上联:牡丹退避,石榴裙下君倾倒

下联:???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感恩师友支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