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权威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作者简介
罗隐(—),晚唐诗人。字昭谏,浙江余杭人,本名横,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为“隐”。黄巢起义时,避乱隐居九华山,唐僖宗光启三年(年),入镇海节度使钱鏐幕,后迁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罗隐作品多为讽刺现实之作,有《甲乙集》,《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清人辑有《罗昭谏集》。
创作背景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罗隐至京师参加进士考试。然而凭他的才华竟然屡试不第,甚至于考了十次而不得功名。罗隐就此对政治彻底失望,在这样的情绪下,他的作品内容开始转变为对统治者的讽刺和批判,并对劳动人民的辛苦劳作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这首作品就是对剥削阶级不劳而获的讽刺。
作品赏析
这首诗属于咏物诗,前两句写蜜蜂在平地山尖各处飞忙,经历各种风光,不辞劳苦,不畏艰险。后两句写蜜蜂采集百花酿制成蜜,为人辛苦,劳动成果供养他人。通过描写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受这一现象,比喻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被剥削者夺取的现实,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诗的前两句是叙事和写景,描写无论是在平原还是山野,到处都可以见到蜜蜂忙碌采蜜的身影。越是鲜花盛开、景色优美的地方就越能吸引蜜蜂。作者使用“不论”、“无限”、“尽”等词,用极其夸张的语气,极言蜜蜂“占尽风光”,表现了诗人对蜜蜂辛勤劳作的赞美之情,并形成对下文议论的反衬。
后两句是议论,由对蜜蜂的称赞转为咏叹他们的辛劳,感叹蜜蜂辛苦劳作而所获甚少,它辛苦酿成的蜜都被人类剥夺享用,由此诗人发出了“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不平之鸣。
此诗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但议论并未明确发出,而是运用反问语气向读者提出。诗的前二句主叙,后二句主议,第三句又是议中有叙。“采得百花”已示“辛苦”之意,“成蜜”二字已具“甜”意,再加上两个“为谁”,有反复之意却无重复之感,只让人觉得一唱三叹,感喟之妙。
这首诗体物工妙,词近旨远,叙议结合,通过蜜蜂酿蜜这一常见现象反映社会现象,比喻贴切,不尚辞藻,平淡而具思致,使读者有所感悟。
罗隐其他诗歌作品选读
雪
唐·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自遣
唐·罗隐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黄河
唐·罗隐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牡丹花
唐·罗隐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