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盛世花开迎新春醉文明贰 [复制链接]

1#

南北方过年的风俗不太一样,我小时候北京过年主要是去逛庙会。记得第一次逛庙会的时候,我年纪还很小,对庙会的所有印象都是人的腿,全是在人腿中看到的世界,这给我印象很深。我还买了样儿吃的——糖葫芦。我们平时吃的糖葫芦都是一尺长的,但是庙会里有特别长的,大概三尺长。花了多少钱呢?我爹出“巨资”给我买的——花了一块钱。平常的糖葫芦都是五分、一毛、一毛五的,一块钱买的就是很大的糖葫芦了。我就没舍得吃,一直给扛回了家。

清乾隆粉彩百花锦地开光十二花神双耳大瓶

高77厘米观复博物馆藏

本篇为了说新春,专门挑了一件清乾嘉时期的粉彩百花锦地开光十二花神双耳大瓶,简称“百花不露地花神大瓶”。所谓“百花不露地”,就是指图案上的花卉是叠压着画的,没有露出地子。我们先了解一下花神。中国人是很讲究神文化的,什么东西都有对应的神,花就有对应的神。这个概念实际上魏晋时期就开始有了,到了唐宋逐渐完善。晚清学者俞樾撰写了《十二月花神议》,就把“十二花神”给定下来了,其实时间离现在并不远。他很有意思,把花神分成两组,一组是男花神,另一组是女花神。男花神多是历史上文采风流的才子,如二月兰花花神屈原、四月牡丹花花神李白、九月菊花花神陶渊明等;女花神均是天生丽质的佳人,如正月梅花花神寿阳公主、十一月山茶花花神杨玉环等。

十二花神齐聚于这件瓷器上,反映了什么呢?它是乾隆盛世时期的瓷器,我们通过它能看到那个时期的社会形态。这样的作品只可能出现在盛世时期,如果再早一点儿,比如康熙时期,康熙初年还有战乱,人们不会静下心来制作这样的大瓶;嘉庆以后国势逐渐衰落,也不会再生产这样的大瓶。所以从这个大瓶的态势上讲,它体现了乾隆盛世的国家风貌。我们有时候说通过一件瓷器看到一个时代,就是这个原因。

百花不露地花神大瓶(局部)

今天所有的花市也是跟今天的社会发展相吻合的,这一点很重要。现在一到春节,全国各地的花市都很热闹,30年前全国可不会有这样的花市。这个瓶子上有牡丹、百合、荷花、鸢尾、桂花、牵牛花,还有我们说不清楚的花,可以想象这样的一个纹样,如果把它印在一个花布上,做成一条连衣裙,穿上就是百花神了。

这个瓶子的来历说起来没有什么太特别的。它早年漂洋过海去了美国,这些年中国的经济腾飞,美国人的经济不如我们好,所以就把这东西拿出来卖,我就是在它从美国运回北京的一次拍卖会上买回来的。我觉得它跟我们过去收藏的瓷器有一点点不同,就是它更能使公众了解瓷器。一般的瓷器,比如一个官窑碗盘,尽管精致,但是公众想要了解它相对来说都很难;而像这样一个大花瓶,我想公众很容易对它有所了解,能够看到那个时代的背景。我觉得这种东西在博物馆里陈列才会变得更有价值。

观复学堂

1.农历正月的花谱是以下哪种花卉?

A.梅花B.桃花C.杏花D.兰花

马未都评:今天反季节的花很多,因为有人工养育的大棚,所以正月里什么花都能开。我们说的这十二花神,花谱是按照自然规律排序的。以俞樾先生定的十二花神为准的话,正月应该是梅花。

古人赋予梅花很多高洁的品格,所以在花谱里用它打头,考虑了这一层意思。梅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