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洛阳城
我与三位好友相约,一同前往洛阳看牡丹。近年来,趁着洛阳牡丹盛开的时节,去洛阳旅游看牡丹,成了一种生活时尚。我们现在才去,已经显得落伍了。早晨7:37,我们在兰州西站乘坐G次高铁,12:20在洛阳龙门站下车,历时四个多小时。高铁车厢宽敞干净,坐着较舒适,加之,我们每个人刚出门去旅行,多少带着点兴奋劲,一起说说笑笑、吃吃喝喝的,旅途时间很快过去,不觉疲劳。
出洛阳龙门高铁站,一眼就能看到出租车车站。人们依次排队打车,秩序井然。我们四人顺利搭上出租车,直达预定的酒店。坐出租车途中,第一感受就是洛阳的街道宽而整齐,不愧为十三朝古都。第二感受是城市绿化好,可能由于气候的原因,这里已经是绿树成荫,并且在道路中间及两旁的花坛里有盛开的牡丹。第三感受是洛阳出租车师傅的服务态度很好,车费也便宜,起价5元。
办好酒店入住手续,在附近的小吃城找了一个小馄饨馆,每人吃了碗热气腾腾、个儿大皮儿薄的馄饨,很是心满意足。再次坐10多分钟的出租车,便到了植物园。在通往植物园门口的大道中间,摆有盆栽的牡丹,各个漂亮,很是吸引人。但我们心中期盼着园中的大景致,就不得不匆匆拍摄,急急走过。这是人们旅游中最常犯的错误,总是急切的想要到达目的地,而忽视沿途的风景。
百度
植物园入口处,显眼的是一座假山,假山前竖立着“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几个白色大字,很醒目。假山左侧的围墙看上去是古城墙的样子,但不知是何时所建。假山右侧是一个极为简易的入口,可扫码买票,每人10元。(据介绍,节假日每人票价30元,教师可持证半价购票。)
–邂逅郁金香
进了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可见假山前有一池水,水不是很清澈,但它围绕花坛在流动,带来了一股清凉。而吸引人的是花坛中鲜艳的郁金香花,各色花相间而栽,美不胜收。我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欣赏起郁金香来。郁金香花似乎让我忘记了看牡丹的急迫心情。郁金香是一株一枝一朵花,别无旁枝,人们栽植它们容易把控花朵位置,让其整齐排列,均匀分布。
郁金香颜色丰富,正红、正黄色为主色系,鲜艳无比;淡红、淡黄、淡紫色、白色及混合色也毫不逊色,同样引人注目。这里,园丁们与别处一样,把不同颜色的郁金香穿插栽植,形成了整体布局上的图案,图案或对称,或讲究,或随意搭配,形成了花坛的整体美,使人有一种一眼收尽万朵花的感觉。
欣赏了整体的美感之后,我少不了静心细看一番,同一种郁金香,每朵花花形极其相似,好像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即使盛开,每片花瓣也是各在其位,统一生长,使整朵花始终保持花苞状,也使其花蕊不外露。每每观赏郁金香,我都会感叹它们的整齐划一。在这一点上,其它任何花,无论怎样修剪都不会像它们这样如此统一,突显集体精神。
站在这里,我想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精神。郁金香一株一枝一朵花的特点,也造就了它们独立自主的性格。盯着每一朵郁金香花,让自己也产生了独立于世外的感觉。我总认为郁金香,有芙蓉的风骨——“不可亵玩”。只是他们没有生长在水中,而是成长于肥沃的土壤中,容易近观而已。在这里我还发现了自己未曾见过的郁金香花型,它的花瓣层层叠叠,花朵厚实饱满,有点牡丹的形状。奇怪了,难道因为洛阳牡丹甲天下,使得洛阳的郁金香长得也像牡丹了吗?是我少见多怪,还是又有新品种呢?
我原本认识的花草树木不多,加之现在各种花草树木新品种不断涌现,使人应接不暇。往往许多美丽的花花草草在我眼前或记忆中一晃而过,很少及时搞清楚。当日更是如此,来不及深究,还得赶着进牡丹园呢。
这里,写首不成诗的诗,来向洛阳的郁金香道别:
连片成图非自然,一株一朵开顶端。
莫道土生无风姿,神似芙蓉形少见。
(小知识:常见的郁金香花形可大致分为酒杯型郁金香,流苏型郁金香,百合花型郁金香,牡丹花型郁金香,鹦鹉型郁金香。)
–畅游牡丹园
离开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的郁金香花坛,向左不远,可见牡丹园的标识—大石碑,上书绿色大字“牡丹科技园”,又有小字,大致是说,这个牡丹园,面积大,品种多,牡丹园划分为八个区域。这些小字书写在坑坑洼洼的石碑上,看起来颇费劲。草草扫过几眼,不得底细。我急切进园后,就不管东南西北了,只是沿路而行。因为左右前后都是成片的小牡丹园,处处吸引人。哪里艳丽就往哪里瞅,哪里美就到哪里拍照,路过了还要折回来再逗留一番,生怕漏掉了哪一部分、哪一朵国色天香,留下遗憾。
走近看,朵朵牡丹美爆了;站远看,成群成片绵延不断的牡丹让人震撼,使我深刻体会到了应接不暇的滋味。我几乎是从这边牡丹园跳跃式的跑到那个牡丹园,有时还像螃蟹一样横跨小路,从左边的园子奔向右边的园子,不管牡丹其型,不问牡丹其名,眼花缭乱,如饥似渴的看了一大半,自己才在情绪和体力上稍微有了些平复,有所回味似的,找了块地方坐了下来。
我时时有感于自己粗犷、豪放、义无反顾的性格。在一般情况下,这种性格,无意识地藏而不露,使得周围大多数人都认为我是一个极平静稳重的人。但在一些特定环境中,这种性格就暴露无遗,甚至变本加厉,当自己意识到的时候,已经宣泄的差不多了。坐在依地势沿坡而种的大片牡丹园的高处,俯视着无穷无尽绿叶之上的红花时,我才确认这个地方的牡丹,便是传统的洛阳红。
关于洛阳红,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武后醉后提诗: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晓。花须连夜放,莫待晓风吹。在武后的淫威之下,一夜之间百花盛开,独有牡丹不开。武后盛怒之下,不仅烧尽牡丹树,并且连根铲除,贬出长安,扔到邙山。谁知这些牡丹,一入新土,速生速长,遍地开花。这便是老百姓心中洛阳红的来历,并且赋予她“黑焦牡丹”的美称。
我拍摄的洛阳红
不管是传说还是史记,洛阳红是洛阳传统的牡丹,已繁衍千年,也是不争的事实。而今随处可见,遍布全国。城市里专设的牡丹园里少不了她,洛阳的大街小巷的花坛中少不了她,偏僻的农家小院里大多栽种的牡丹也是她。她已根植于中国人的心中,一提到牡丹,人们自然想到的是她的形貌,颜色和味道。她形状似蔷薇或菊花,全身红紫色,光泽夺目,香气淳朴,浓淡适宜。细看每一朵花,又千姿百态。
我细看了一朵即将盛开的洛阳红,中间明显的由四部分组成。这四部分是慢慢绽开的,绽开后就形成了花瓣密集,排列整齐的样子。整个园中,每朵盛开的洛阳红,安稳的坐落枝头,而它周围的叶子,在花之下也是安静地陪衬着花,支持着花。透过参差不齐的叶子,从偶现的缝隙中,可见她的枝条,坚毅有力,颜色深褐色,但我并没有看到传说中焦黑的颜色。
继续前行,除洛阳红之外,各种争奇斗艳的牡丹花品依次呈现眼前。这里不愧是牡丹科技园,每一片成群的相同的牡丹树下都有花名牌,并附简介,让普通游客在游览中长见识。我也不例外,通过花名牌,印证了自己熟悉的几种牡丹花,也识记了自己喜欢的许多牡丹花名,真是不枉来此看牡丹。紫云殿大气稳重。浪花锦喜庆艳丽。香玉纯洁无比。二乔奇异惊艳。珊瑚红是我心中经典的牡丹花型,形如小时候所盖的被面上印的花样,看到她倍感亲切与温暖。
首案红和太阳颜色正红,而形态各异。首案红为皇冠型,而太阳为菊花型。湘妃与黄花魁,单薄飘逸,娇羞中蕴含者一股傲气。喜欢湘妃,还与自己喜欢《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有关系,因为林黛玉在海棠诗社中的封号为潇湘妃子,注视湘妃牡丹,越觉她与林黛玉有几分神色。
牡丹园中,品种甚多,不能一一记述。但在隋唐遗址植物园的牡丹园中,随处可见的还是洛阳红。她数量超群,实属牡丹的普及品。这里,我放眼望着连片的洛阳红时,特别想说:你们是国色天香中的平民,是为平民繁衍不息的国色天香。人常说“物以稀为贵”。现在洛阳红的确不算牡丹中的奇珍异宝,但它是牡丹园的基石,人们不见洛阳红,怎知洛阳牡丹甲天下,又怎能算得上逛了牡丹园呢?
此刻,有感于洛阳红,以诗记之:
春风暖春芽,新雨润新枝。
吐丝织锦瓣,沥血着色艳。
精华凝味香,精气聚光紫。
静坐露笑姿,舞动显飘逸。
又有感而发:
走过千年路,受尽君王辱。
烧焦根不死,贬谪入新土。
吾辈花仙子,安能服驱使。
应时花自开,不负众人爱。
–静观牡丹花
游遍气势宏大的洛阳牡丹园,我还心怀不满,何也?每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大量涌入牡丹园。为了保护牡丹,牡丹园里每一片每一块牡丹,都被围栏围着。人们不能靠近牡丹,只能远观。我也不例外,但是我总觉得远观牡丹,少了与她的亲近,不能彻底地释放对她的喜爱之情。理智告诉我,远观是合理的;情感告诉我,将牡丹围起来太不近人情。正在我纠结之时,大家应邀要去洛阳朋友的单位,再赏牡丹。我心里嘀咕,这么大的牡丹园,未能让我尽兴,一个单位的牡丹园能怎么样呢?
走进洛阳朋友单位的牡丹园,是另一番天地。夕阳西下,整个牡丹园沐浴着太阳温柔的余晖,安静空灵。在曲径通幽的小径上,偶见三三俩俩的人们,或慢慢地散步,或静静地赏花,目不斜视,温文尔雅。高大的白杨树、金黄的槐树、繁花正茂的樱树,相依相伴,互相掩映,一起守护着满园的花仙子。这里的牡丹种植面积,虽没有植物园里的大,但花开得更艳。(据说,由于温差的原因,这里的牡丹花要比植物园的开得晚一点。)
整个园子打理得整齐有序,每种牡丹树下也有花名牌。让我激动不已的是大部分牡丹没有强制性的围栏,人们可以轻轻的靠近牡丹花,与牡丹零距离接触。我蹑手蹑脚走向牡丹盛开的地方,闻花香、抚花叶、辩花蕊、观花瓣,比较形态各异的牡丹花,赞赏牡丹的品质,领会牡丹的精神,此时此刻,无憾矣。最让我们惊喜的是,洛阳朋友也非常喜爱牡丹,对牡丹的栽植及历史文化都有研究,且影像技术高超过人。
游园后,他用心制作了我们观赏牡丹的小视频,为我们看洛阳牡丹游,留下了永久的美好的记忆。在继续洛阳之行的几天里,洛阳朋友还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们在人生地不熟的旅行中无比愉悦与踏实。辞别洛阳朋友时,我们不由自主地说了声:“感谢!”他却真诚地说:“什么是朋友?朋友就应该竭尽全力为朋友着想,这也是人活着的意义。”我能说什么呢?看洛阳牡丹之感:洛阳美,洛阳牡丹美,洛阳的人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