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一天,我和好友小梁约定进山看“千年牡丹”。车行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了牡丹的所在地一个小山村。停好车,联系好导游,我们开始徒步进山。山路窄细,一边是高大的山石,一边是陡峭的崖坡。野草张扬着淡紫的花,迎接我们。
(“千年牡丹”所在地禹州市浅井镇自然风光)
导游小宋是当地人,戴副眼镜,黑瘦的像棵槐树。他边走边给我们介绍千年牡丹。“这牡丹每年4月初开花,花都是单数。开的越多,今年年成越好,花一少,年成就不好。在牡丹旁边,有“一棵树三眼泉”。树叫“仙人树”,外表与普通的姜树一样,但是别的姜树冬天都落叶,这棵姜树不落,四季长青。三个泉眼分别叫“牡丹泉”、“王母泉”和“明目泉”,常年流水不断。水可好喝,还能治病……”小宋娓娓到来,一脸骄傲。我们也不禁对牡丹神往起来。这是一株什么样的花啊,那么神奇!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了。刚进山的兴致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路像吐不尽的蚕丝,不时在山腰里蜿蜒闪动。每次到了拐角处都以为到头了,谁知转过去还是一模一样的路。想想昨天我还坐在办公室里,今天却为了拜访一棵传说中的牡丹花,在山路上奔波,我不禁感到一丝好笑。
突然,小宋停住脚步,兴奋地指指前面说:“到了”。
确切的说应该是山口到了。皴黑的岩石突兀的夹在山路两旁,犹如守山将军,腆肚扛胸,雄伟异常。茂林修竹蓊蓊郁郁,雁翅排开,形成天然的绿色屏障。那架势,既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概,又有点“天生一个仙人洞”的气象。惊叹着走进山口,更让人觉得别有洞天。到处是深深浅浅的绿,奇奇怪怪的石,形形色色的树,点点滴滴的花,它们或两两搭配,或前后衬映,都和谐自然,妙图天成。沿山路往下,是一个山坳,绿色在这里凝成一个湖泊。微风掠过,银叶翻飞,闪闪烁烁的露出农家苍黑的屋檐,黄黄的篱笆。一股溪水依山而泻,扬珠溅玉,叮咚不绝。岸边零落的点缀着几块青田,牵牛哞哞,鹅鸭摆摆,让人恍惚以为到了世外桃源。
牡丹花呢?没等我问,小宋说:“花在石头上。”。石头上长花?来不及细想,我顺着小宋手指的方向跑去。转过弯,哎呀,真是牡丹花!一蓬清幽的叶子,顶着三朵洁白的花,几个花苞鼓鼓的散侍一旁。轻灵袅娜的姿态,像极了《逍遥游》中神仙的模样“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真是长在石头上的花!不过是长在一大块崖石的石缝里。斜伸出来的几根细茎上,错落有致的伸展着青细的叶子。洁白的花朵,微微绽开,露出几根鹅黄的蕊像婴儿的手,沾着露水,随风颤动,令人心疼。
“大爷,这花真的有千年吗?”小梁问旁边一位白发老汉。
老汉笑笑说:“具体年代说不清。不过我今年76了,俺爷爷说他小时候就有了。”
“这花真的不一般!”我感叹说。
大爷点点头说:“可不是,解放前,曾经有一个财主把牡丹从石缝中拔出来,栽在自家院里,谁知道不但牡丹没活,他家也败了。好多年后,石缝里又奇迹般地生出了新的牡丹……”
看着牡丹楚楚的身影,我不禁无限感慨。她是何时落到此处的呢?寰宇之大,沃野处处,她怎么就落在石缝里呢?落下的时候肯定还只是一颗小小的种子吧。是飞鸟的殷勤帮助,或是风的无心之举?枕着坚硬的石头,披着清冷的月光,没有沃土相依,缺少清水相伴,她怎么在石缝里度过了那么多年呢?寒夜的一滴露水,夕阳的一丝光线,她肯定都没有放过,悄悄的捡起来,积攒在体内。不知经年,终于有一天,她爆发了:生根、发芽、抽叶、开花,一连串动作从容不迫的展现在世人面前。人们不禁为她鼓掌、惊叹、喝彩,她得到了超越一棵花多得多的赞美。然而,传奇远没有结束。为了进一步考验她,命运之神又开起了小小的玩笑。她的美丽被觊觎,自由被扼杀,小小的身躯被一次次拔断。面对摧残磨难,她嫣然一笑,淡然从容。有过种子的经历,她还怕什么呢?又有什么可怕的呢?花朵算什么?绿叶值几何?只要根还在,恢复容颜、重现繁华只不过是时间长短的事。于是,又一次默默的积蓄开始了。又是一个不知经年,牡丹又开了。如同涅槃后新生的凤凰,重生的花更娇艳,更美丽。这一次,人们给她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牡丹仙子!
(禹州市浅井镇张地村“千年牡丹”)
(禹州市浅井镇张地村“千年牡丹”)
来源:云上禹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