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落叶溜木,高1-2米,枝粗壮,叶互生,二回三出羽状复叶,顶生小叶3裂,侧生小叶二浅裂,花单生枝顶,有清香,形大,直径厘米,有单瓣、半重瓣及重瓣之分,花色丰富,有紫红、深红、鹅黄、纯白、豆绿诸色。花期4一5月。多在谷雨前后开花,牡丹品种甚多,《秘传花镜》记载种,《群芳谱》记载种。著名的品种有御衣黄、姚黄(黄花类),状元红、胭脂红(红花类),醉杨妃、粉西施(粉红类),烟笼紫、墨葵(紫花类),羊脂玉、水晶球(白花类),绿蝴蝶、鸭蛋青(绿花类)等,根据颜色不同取名,均为观赏的珍品。此外,牡丹品种还可根据花型来分,有单瓣型:青山贯雪、粉娥娇;荷花型:露珠粉、似荷莲,有花型,赵粉、大胡红,金环型,姚黄、月续娇;绣球型:葛巾紫等。
分布:牡丹原产我国西北秦岭一带,目前秦岭山中仍有野生,由于栽培历史悠久,现广泛分布于华北、华中各省,洛阳牡丹、山东曹州牡丹、安徽亳州牡丹,均驰名中外,牡丹最喜夏季凉爽,而冬季不太严寒的地方,畏炎热,忌潮湿。喜光照,宜向阳栽植。适生于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在粘重土,易积水的地方,易烂根而致死亡。
繁殖:通常采用播种、分株、嫁接等法繁殖,以嫁接和分株为主。嫁接宜于4-10月间进行,从优良品种上剪取当年生健壮枝条作接穗,穗长5-6厘米,有1一2芽,剪去叶片,进行切接,使芍药根茎与牡丹接穗二者形成层密切接合,用塑料薄膜缚扎好,淋水压兜,然后培土,翌春发芽。嫁接成活后的苗3年后再移植,移时如牡丹接穗下部已生根,可将芍药根砧切除。分株繁殖较简单易行,可于秋分后、寒露前进行,如在生长期分株,不容易成活,分株时掘取根部萌枝多的植株,去净宿土和败枝朽根,待阴干1一2日后根部软化,用利于劈离,注意勿伤根芽,分成若干兜,每兜3一5根枝条,即可栽植。
栽培:牡丹可盆栽观赏,以选用适应性强,花型较好的早、中花的品种,植株宜选择用芍药根嫁接,二、三年生,有2-3个枝干的小棵牡丹。但用盆要深广,以瓦盆为佳,栽植季节以9-10月最好,牡丹喜肥,花前、花后肥以腐熟饼肥为主,越冬肥以堆沤有机肥为主,这样给予牡丹充足养分,使其花芽充实饱满,开花硕大鲜艳,牡丹为肉质根,稍能耐早,最怕积水,浇水应根据天气盆土情况,适时、适量进行,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对其最有利。